流動性局部泛濫似乎在悄然上演。作為應對,央行昨日在公開市場提高兩期正回購數量至1100億元,規模較上周倍增。
上海某貨幣經紀公司人士稱,現在的1個月期限內資金十分充沛,有些供過于求的跡象。1~3個月的資金則基本平衡,但拆出數量依舊偏多。資金如果借不出去,只有在賬上成為“死錢”。中國農業銀行(601288,股吧)高級研究員馬永波表示,僅就銀行間市場而言,商業銀行當日的新增頭寸,一般會根據市場供需狀況及利率水平進行回購交易,其次的選擇才是參與利率相對低些的央票或正回購,最不利局面的則是成為庫存現金。
實際上,昨日央行除了100億元1年期央票外,還發行了800億元7天正回購及300億元28天正回購,兩者利率分別為2.70%與2.80%。同時,昨日的質押式回購7天品種利率為3.28%,近5個交易日連續回落161個基點,但仍高于正回購利率。
這恰好解釋了銀行間市場的資金流向規律收益率高的品種必然會因供給過多而價格逐步走低,資金隨后便會涌入收益率相對低些的交易品種,進而推高其成交數量。
某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人士對記者表示,昨日的實際投標量,要比央行的800億元規模略多些,但央行為何沒有順勢擴大操作規模,就不得而知了。他估計,原因可能是本周四還有一次操作,央行不必一次性回收過多資金。
從本周到期總量1390億元來看,周四央行只需小幅增量至200億元,便可實現時隔8周的資金凈回籠。對此,光大銀行(601818,股吧)宏觀策略分析師盛宏清認為,月底之前央行仍會凈投放一些流動性,以確保節日期間現金備付需求。“預計9~10月份7天資金價格中樞會在3.5%~3.8%附近,央行應該基本認可了這一水平。”盛宏清說。
南京銀行(601009,股吧)金融市場部首席分析師黃艷紅表示,外匯占款多集中在結售匯業務較多的國有大行手中,對此央行已通過定向央票回收了一部分。但從昨日的市場表現來看,當前流動性仍有過剩,不排除國慶節后繼續加碼的可能。(來源:證券時報)